English

退休大夫暴富百万探秘

2000-03-03 来源:生活时报 特约撰稿 苏杭 我有话说

一个外地医生,凭借过硬的医术,在一院两制的环境中,一夜之间声名鹊起,身价百万,甚至令当地 医疗机构的正职医生也开始掂量起自己的饭碗——

同是一家中医医院,只是一位外地来的医生来坐堂;同是一间骨科门诊,只是挂上了医生姓名的牌子,这件发生在桐庐的“小事却迅速掀起了轩然大波。1999年5月,浙江省桐庐中医院聘请富阳退休骨伤科医生汪木英挂牌开诊,前后的“巨变让桐庐老百姓有点不明白,也让医务人员掂了掂自己的饭碗……

“怎么有那么多的病人冲着她来看病,我是早上就挂的号,直到下午才轮到我。但我还是愿意找她看。一位桐庐农村来的病人告诉记者。

“汪木英一个月就赚了6、7万元。“她开诊半年收入好几十万元,真是不得了。桐庐街头百姓一时议论纷纷。

“汪木英难道就这么神吗?我们也是老中医,我们的收入差距太大了,我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外来和尚就特别吃香?桐庐中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中医直言不讳地说。

“能人应该拿大钱,医生是凭本事吃饭的。目前医务人员吃大锅饭的局面应该打破。从医时间才3年的陈医生如是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桐庐县领导和业内人士称此为“汪木英现象。

汪木英是怎样的一位医生,为什么会到桐庐中医院开设骨伤科门诊?她凭什么有这么大的能耐?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记者在桐庐采访了汪木英及有关人士。

汪木英究竟何许人

屋外春雨潇潇,室内热气腾腾。汪木英的门诊间里里外外被病人围得水泄不通,与中医院其他诊室病人稀少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

“我上午到新登找汪医师看病,听说她已来到桐庐中医院开诊,我立即乘车赶到这里,想不到人会这么多。路是远了一点,但我还是愿意找汪医师来看。一位在门口等候就诊的萧山病人对记者说。

记者观察到汪木英在给每一位病人看病时,都面带笑容,问诊详细且不厌其烦。“没关系,会好的是汪木英对病人说的频率最高的一句话。记者万万没有料到,一直等到4点,来就诊的病人才渐渐少起来。“实在对不起,太忙了,我没有什么要说的汪木英带着浓重的新登口音开始接受记者的采访。

“我今年59岁,学徒出身。17岁时拜张绍夫为师(富阳著名中医骨科医师、中国中医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是张先生手把手地教会我做医生。我曾在新登骨伤科医院当院长,前年退休后,我想利用我自己多年的经验,趁目前身体还行,再为病人看病服务。“我能在这里开设门诊行医是和桐庐县各方人士的热情相邀分不开的。汪木英慢慢地道出了来桐庐与中医院合作开设骨科门诊的经过。

汪木英1998年从新登骨伤科医院院长岗位退下来后,就萌发了在社会上办一家诊所的念头。由于汪木英在富阳周边地区有相当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邻近的一些县市纷纷向她抛出绣球,邀其坐堂开诊。

“以汪木英的知名度,待其退休后,把她引进桐庐,让桐庐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为病人服务,岂不是一件好事?桐庐县副县长吴德水回忆道。

事不宜迟。桐庐方面主动出击,从县长、卫生局负责人到中医院院长,多次赴新登力邀汪木英来桐庐。据说和汪木英的协商谈判起初是相当艰巨的。在新登汪木英家经过多个回合的协商终于打动了汪木英的心。有关人士透露,桐庐方面给汪木英这样的特殊人才开出的特殊的条件,在该县医疗卫生界是前所未有的。为此桐庐中医院专门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讨论。1999年5月3日汪木英和中医院正式签订长达八年的合作协议。

“协议签订那天,县里四套班子的领导都来了,这让我感到桐庐方面的真情实意,有勇气和决心在这里开门诊。

签约当天,汪木英骨科门诊就正式开张了。

谁也没有料到,汪木英门诊在没有广告宣传的情况下,竟如此火爆。一时间,桐庐中医院骨科病人直线上升。每月来就诊的病人不下1300人。“有些病人早上5点就来医院挂号,骨科是我们挂号最多最忙的业务”,医院挂号室人员对记者说。“汪医生来之前,医院骨科病房40张床位有一半是空的,现在病区病人增加到60多位,医院不得不再增设床位。该院骨伤科副主任程水明告诉记者。

一位来自淳安的病人告诉记者,没有汪医师在,我不可能来这里看病,汪木英在我们淳安农村的影响也比较大。与此形成反差的是,该县其他医院骨科病人大幅减少,大量病人流向中医院。卫生局负责人说,该县有家骨伤专科医院受冲击较大,一天10个病人都不到,是汪木英门诊拉走了病人。汪木英门诊打破常规的作息时间,每天就诊时间达10多个小时。最晚的一天直到晚上8点钟。

另据有关人士透露,汪木英本人的收入也相当可观,每个月至少在5万元上下,有的月份达到七八万元。汪木英缘何有这么高的收入?记者在采访汪木英本人时,她对此保持缄默。但汪木英的收入始终是桐庐圈内人士谈论的话题。

汪木英该拿多少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人们对“汪木英现象”议论纷纷,其中最集中的是——汪木英该不该拿这么多钱?实行“一院两制该不该?

桐庐县卫生局局长卢有基说:“我们不但引进一个人,一个有名气的医生,更重要的是引进了一种机制,一院两制是医疗改革一个的突破口。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所谓“一院两制是双方合作最关键的东西,也是桐庐医疗界人士议论的热点。根据中医院和汪木英达成的协议,汪木英可以从中医院开设的门诊费用(包括挂号费、材料费、药费等)提成87%。也就是说门诊费用的大头让汪木英拿,中医院只拿零头。对如此优惠的条件,着实让人心动。

当然,对于汪木英的高额报酬,有一些医疗同行颇有微词。桐庐中医院一位与汪木英一样拥有副高职称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师说:“汪医师能来桐庐,当然是好事。但有同样职称的医师,中医院有不少,何况医院还有那么多的医生、设备等为她服务,凭什么她一个月的收入就可超过我们三四年的总和。留住了一个人才,却打击了一大片人的积极性,这恐怕有些得不偿失。”桐庐第一人民医院骨伤科的一名医师也认为:“汪木英的报酬似乎有些离谱。多劳多得,这自然合情合理合法,但汪是否应该拿这么多?退休前,汪在原单位拿多少工资?顶多一两千元!一样的工作量,为何前后会有天壤之别?县里对引进的人才按市场经济模式给报酬,而县内自身拥有的专家却仍在吃大锅饭,这种做法或许不太妥。“我们也辛辛苦苦干,我们的收入差她太远了。”

对此,中医院院长姚梦华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中医院病房床位的使用率1999年比1998年平均提高22.5%,有几个月使用率达到100%。汪木英带给我们病房的收入是较为可观的。骨科病房收入是全归医院的。另外医院的放射科、药房等相关业务随之大量增加,更为重要的是中医院借汪木英的牌子,吸引周边县市的病人来这里就诊,相应提高了桐庐中医院的知名度。

“如果我们只看到表面现象,医生心理就会不平衡,现在我的奖金有400多元,汪木英来之前只有200多元。从实质上说,这样做带动了整个医院。中医院骨伤科副主任程水明告诉记者。鉴于此,程水明认为,汪木英凭借她的知名度、技术和业务量,拿现在这点报酬,也是情理中事。另一方面,通过汪木英吸引来的大量住院病人,使中医院现有骨伤科医生有了充分施展技能的机会。在以前,骨伤科手术每周仅为2-3例,而现在每周10多例已是很平常了(汪木英本身不会做开刀手术)。因此,程希望通过8年合作,中医院骨伤科能成为桐庐医疗同行中的老大。

和程水明持同一观点的在中医院年轻医生中为数不少。该院骨伤科医生胡中兴去年7月刚从浙江中医学院毕业,当初他有很多留杭的机会,但他还是决定回桐庐发展,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因为汪木英现象的吸引。他认为汪木英在桐庐,自己向她学习的机会就多;汪木英能来桐庐,还说明桐庐中医院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个开明的领导班子。

已有四年多工作经历的该院骨伤科施初云医生说得更实在:“汪医师来了以后,我除了学到不少医疗技术和服务艺术外,随着骨伤科业务量的增加,个人的奖金也比以前高了。”

作为桐庐县医院的“大哥大,桐庐人民医院院长黄水明认为:“汪木英到桐庐开诊,对于引进人才,开展技术合作,应该是个好现象。桐庐卫生系统能够迈出这一步,对现有的体制和观念是一次冲击,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他还由衷地说:“汪医师为病人服务的‘艺术’是高明的,这一点是公认的,深受病人的欢迎,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向她学习。在谈到汪的报酬时,他认为:“从其技术含金量来说,应该是不值的,但从其产生的效益来说,却又物有所值,当然数额是高了一点,不过这在全省也是不多见。人民医院脑骨科主任余秋根也认为:“汪木英三分治疗,七分艺术,对病人没有架子。医生就要这样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分析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病人前来就诊,汪木英本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谦虚地说:“我倒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特别高明的医术,我是用一颗热心为病人真诚服务,病人是我的衣食父母。但记者从一位在桐庐有影响的老中医口中得知,汪木英的师傅张绍夫带有徒弟60多人,汪木英是其中的佼佼者,汪木英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另外,名人效应也在其中起一定作用。汪木英长期在新登骨伤科医院当医生和院长,在周边地区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勿庸置疑,有些病人是冲着她的名气来的。中医院的一位年轻医生分析道,“老百姓相信名医,有从众心理,在这中医领域尤其明显。

桐庐县卫生局主要负责人进一步从宏观上分析道:“‘引名医入室’是非常重要的,引她来不是为了挤垮我们,而是以此为突破口尝试建立一种氛围,激励我们现有的医务人员,在全县医疗卫生系统逐步形成能者多得,庸者不得的竞争机制,使医院真正走向市场。县有关领导还告诉记者,他们将以汪木英现象为契机,在卫生系统加大改革力度,推行灵活的运行机制,使医院真正面向市场,更好地为大众服务。看来汪木英现象引发的一系列震动是多方面的,有意义的。

根据有关协议,桐庐中医院和汪木英的开诊合作将有8年的时间。合作双方对今后的前景都充满信心。

改革,就要有切肤之痛

“抱怨外地人赚去了桐庐人的钱,这是只看表面,是一种狭隘的观念。只要有助于桐庐卫生事业的发展,只要桐庐百姓受益了,我认为我们与汪木英的合作就是成功的。桐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德水开门见山向记者坦露了他对汪木英现象的看法。

吴德水说,“汪木英来到桐庐,与桐庐中医院合作,不仅带动了全院事业的发展,也触动了县内其他各家医院,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只有震动才能动脑筋改革,从而推动改革发展。

吴德水还对记者说:“桐庐县医疗市场向所有地区和人才开放。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如果不开放,不会有多大的竞争。优胜劣汰同样也适用于医院。高级职称不是终身制,同样,本地所有医务人员都可以参与竞争。为千百万病人解除痛苦的白衣战士得到应有的待遇无可厚非。

当记者问及汪木英现象带给桐庐哪些启发和思考时,吴德水说:“汪木英现象在桐庐医疗界震动很大,也确实给了我们不少启发。机制创新是根本。今后全县卫生事业如何发展,我们已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主要分两大块,一是进一步树立大卫生观念,切实抓好卫生执法,加强预防保健,大力搞好爱国卫生工作。二是改变政府包揽一切,办一切卫生事业的观念,也就是将政府的工作重点由办医院向管理医院转变,着重抓好依法行医,扶持非营利性医院,按医学规律办事,真正让医院独立自主地去适应市场。换句话说,政府要采取一切措施,着力优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环境,使各级各类医院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健康、快速发展。

吴德水最后说:“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足的地方,是需要进一步总结和完善的,但这是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改革开放我们是不能动摇的。只有改革才会发展。

汪木英的到来,给桐庐中医院乃至桐庐县整个卫生系统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震动,同时也给中国医疗界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新思维、新竞争。人们求医问药慕名名医,关键是看重名医有技术,能准确诊治;假如没有好技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虽有高级职称,跟一般庸医也相差无几,病人自然不会上门。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面对“汪木英现象”,中国医疗界能否跟上时代需求,达到百姓心目中期待的水准,全社会拭目以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